2020年3月起,中國正式實施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標志著中國個人所得稅征管由代扣代繳制向以自行申報為基礎的年度匯算制轉變,邁出了稅收治理現代化堅實一步。
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是一個良好的針對全民開展納稅教育的過程,對加深民眾對納稅人身份的自我認知,提升居民納稅責任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撰寫的《中國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的國際比較研究》以全國匯算清繳數據為樣本,選取美國、加拿大等6個國家(地區)的個人所得稅申報數據,從預繳制度的精準性、退稅機制設計理念、電子申報率、申報表項目預填服務、退稅時間5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在國際視野中評估中國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的實際效果,分析總結中國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實踐的成效和問題是一種積極的嘗試。
我作為一名納稅人,對個人所得稅改革有著切身的感受和體會。以前我們的稅都是單位代扣代繳,每年的納稅申報,也是單位統一組織的,除了填報單位的工資性支出由學校統一給出之外,自己要回憶和整理還有哪些收入,填報到報告中。2020年開始采用個人所得稅APP申報,整個過程中都能感受到稅務服務的溫暖和便利。
最新一版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稅收征管2021》報告中將中國個人所得稅改革作為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的先進經驗進行了介紹:中國稅務機關借助中國電子政務最大的交易云,每秒可支持超過12萬筆的交易量,確保上億個人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開展年度匯算操作。設計上,在納稅人端,稅務機關為全國納稅人建立了“一人涉稅數據檔案”,基于身份信息實時實名認證,并與其他政府部門共享數據,為納稅人提供個人所得稅年度對賬服務和量身定制的提醒服務,解決了納稅人信息匱乏的問題。技術上推出個人所得稅APP,實現所有關鍵業務的數字化,實現退稅和補充支付的電子轉移。在稅務人端,以人工智能為起點,實施“機器預審+人工復核”退稅復核模式,為稅務人員減少了90%的工作量。
過去10年科技在公共服務中帶來了一場數字革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治理方式。技術創新加快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步伐,轉變了政府管理模式,改變了我們解決問題、設計政策和提供服務的方式。未來的公共服務將會更加敏捷高效,不僅需要技術創新、數據驅動,更需要以人為本,這些核心要素在個稅匯算清繳工作中也得到了深度的體現。
(作者:復旦大學公共績效與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牛軍鈺)
網絡招聘服務電話:
023-63782960
人力降本外包服務:
023-67701245